9月19日,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将在河南郑州开幕。每天训练10小时,误差不得超过0.1毫米,学校每日耗材投入8000元,在贵州交通技师学院的实训基地里,18岁的杨昌华正以苛刻的标准刻苦练习,冲刺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
0.1毫米有多细?差不多就是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为这0.1毫米,杨昌华每天从早上8点练到深夜。一个月来,他重复着贴胶带、喷漆、打磨的动作,有时做一个弧面要重复几十次。
汽车喷漆项目是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要竞赛类别,要求选手能精准修复工件损伤,达到原厂漆的质量标准。其中轮毂盖分色是公认的难点,要求根据金线位置粘贴胶带分界,任何偏差都可能影响最终成绩。
裁判没有仪器辅助,用眼睛当尺子来判断是否合格。杨昌华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作品完美到能经得住“尺子”的审视。
从7月23日开始系统训练,一个月时间,杨昌华已经掌握了四大比赛模块。其中“车门总成喷涂”最难,颜色要准,油漆剩余量还不能超过30克,要练就这项技术没有捷径,只能靠成千上万次练习形成的肌肉记忆。
贵州交通技师学院专业教师敖江勇:杨昌华同学备赛期间,每天训练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整个阶段适应得非常快。
这样的高强度训练背后,是巨大的耗材投入。学校每天要为他投入大约8000元的训练成本,包括板材、油漆、砂纸,甚至训练中使用的胶带都是原装进口。
随着大赛临近,杨昌华的训练也进入倒计时冲刺阶段。0.1毫米的精度追求,12小时的每日坚守,8000元的保障投入,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共同托起一位中职学生的工匠梦。
贵州交通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杨昌华:我真的想成功,想走这条路。如果比赛完能拿到一个好成绩,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