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噱头卖热爱!博士毕业后,他零成本在山里开了家咖啡馆!

来源:百姓就业
热度:14004
2025.09.08 18:40

今年六月,来自西安的霍鸿浩在贵州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做了一件让许多人意想不到的事——他没有急着寻找传统意义上的工作,而是扎进咖啡馆,专注地玩转起咖啡机。朋友送来一份“零成本创业福利”。免场地费、包吃住,甚至连吧台、制冰机的费用都全包。这份支持让他动心了,于是在花溪区车田村,一家名为“博士咖啡”的小店悄然开业。

博士毕业却工作没着落,周围难免有质疑的声音。以前在学校做咖啡,他总是跟老师、家人和同学说那只是爱好,是赚点零花钱的方式,并非正经事业。

霍鸿浩:我觉得压力特别大,这时候老板对我说“场地费全免,你就零成本来做。”这个条件真的太诱人了,不仅包吃包住,连场地费都不用掏。朋友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作为好朋友,我觉得确实应该试一试,这完全就是一个零成本的创业机会。

在车田村的的日子里,霍鸿浩找到了独特的解压方式——听雨。他说雨声是一种能让人放松的频率。

霍鸿浩:其实大自然中的清风、月光、雨声,甚至绿叶反射的光,都是一种独特的频率。当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接收到这些自然的频率,就会进入一种舒适的状态——不用想科研,不用烦恼任何事,整个人彻底放空,特别解压,特别舒服。

不过,霍鸿浩的咖啡梦想远不止于开一家小店。他清楚地知道,寒窗苦读换来的不只是眼前的咖啡,更是一个梦想的开始。他不想仅仅成为“卖咖啡的博士”,也不愿将“博士咖啡”当作一个噱头。对他来说,这家小店是一个起点,是实现更大梦想的第一步。

霍鸿浩:我是人们口中那个“卖咖啡的博士”,但我不只想卖咖啡,更不愿让“博士”成为噱头。这里是我梦想的起点——既能磨练手艺、赚取生活费、减轻父母负担,也让我期待能遇见未来一起种植咖啡的伙伴。这间咖啡馆,从来都不只是咖啡馆。

在实践中,他逐渐体会到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当咖啡卖得多了,他会感到疲惫,意识到将爱好变成事业并非易事。很多人都说,把爱好做成事业就会变得无趣,但他明白人终究要生活,要赚钱。他的目标是将“博士咖啡馆”正规经营,做成一个能盈利的成功店铺,甚至未来能够发展成为连锁品牌。

霍鸿浩:其实我也一直在摸索。当咖啡卖得多了,才发现理想和现实真有差距——把爱好变成事业,确实会让人感到疲惫甚至失去乐趣。但我深知人终究要生活要赚钱,所以我的目标很明确:既要坚持理想,也要正规经营,打造一个真正成功的咖啡馆。我希望能将“博士咖啡”做成连锁品牌,成为贵州的一张名片。更远一些,等我自己的咖啡庄园建成,“博士咖啡”就能用上我亲手种植的豆子,打造出真正代表贵阳风味的咖啡产品。

更酷的是,这位研究植物光信号的博士,有一个更大胆的梦想——在贵州种出咖啡,打造自己的咖啡庄园。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天方夜谭,但霍鸿浩有着专业的底气。

霍鸿浩:通过阅读咖啡种植文献,我了解到咖啡树其实是一种喜阴作物。这正好与我的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研究冠层遮挡导致林下阴蔽,这种弱光是怎么影响林下植物生长的。而咖啡树也正好需要一定的遮挡,所以两者有相关的地方。简单来说,我的工作可以比喻为“研究植物的眼睛”,我们研究发现,在植物的叶片里面有五种感光体——它除了能看到红、黄、蓝光以外,还有感知紫外光和远红光的感光体。也就是说,植物能看到的世界,比我们人能看到的世界还要广阔。

生活里的霍鸿浩,还有个可爱的爱好 —— 收藏孙悟空。霍鸿浩将自己比作《龙珠》中的小悟空,欣赏他天真浪漫、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的特质。虽然世界很复杂,但他希望始终保持那份清澈的眼神和好奇心,去探索这个世界,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精彩。他笑称可能是自己叛逆期来得比较晚,这些年来一直是个自由自在的人,幸运的是周围的老师朋友都很理解和支持他。

霍鸿浩:我特别欣赏小悟空那种状态——天真浪漫,充满好奇,心地纯善。随着年龄增长,虽然世界变得复杂,但我仍希望像他一样,始终保持那双阅读文献后依然明亮的眼睛和清澈的眼神,用好奇心去探索世界,让生命更丰富精彩。也许是我的叛逆期来得比较晚,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自由自在地生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身边的老师和朋友都了解也支持我的选择。

在那些写论文到深夜的时刻,在回想实验细节的瞬间,甚至在人生的至暗时刻,他总会想起远红光,想起植物如何从一颗种子开始,踏踏实实地萌发,争夺每一缕光线,努力向上生长,最终抵达林冠顶层,包容万物,成一片森林。他说,愿每道光都能带领他抵达正确的彼岸。


记者:刘文军
编辑:代莎莎
编校:吴遥
审发:庞建宇
打开百姓关注,阅读体验更佳
相关推荐
精彩评论
打开百姓关注,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