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沥青路在房舍间蜿蜒,玫瑰花沿路绽放,农家小院的葡萄架上硕果累累,如诗如画的乡村图景,正是摆所镇热水村的真实写照。
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评选结果公布名单显示,热水村凭借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突出成效,跻身“全国文明村镇”行列。这个拥有3458人的村寨,以“抓产业促增收、抓文明促和谐、抓治理促长效、抓生态促宜居”的“四抓四促”工作法,勾勒出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摆所镇热水村一隅)
走进热水村,3000余亩紫王葡萄藤沿田垄铺展,串串果实压弯枝头,空气中弥漫着甜香。据介绍,作为支柱产业,紫王葡萄年带动群众增收近千万元。
紫王葡萄种植户文昌宇说:“以前种玉米每亩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种葡萄能挣3000多元!”
在热水村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整齐的猪舍见证着村集体经济的蜕变。“通过出租养殖单元,年租金24万元中,80%直接分红给农户,20%壮大村集体。”摆所镇热水村党支部书记陈玉聪介绍,热水村探索“一体双赢”路径,以葡萄为主体,生猪养殖与300亩林下金银花为支撑,仅金银花托管一项,由托管企业每年按每亩375元缴纳费用至村集体,2024年仅金银花托管一项村集体经济增收11.2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0万元。
(2024年紫王葡萄节活动)
民主法治广场的文化长廊里,村民围坐唠家常、议村事。民族团结进步广场上,“六月六”民俗活动与“紫王葡萄节”采摘体验轮番上演。热水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院坝会、榜样宣讲等形式,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共识。
热水村坝地组村民王润雨感慨:“现在邻里间吵架少了,互帮互助多了,村里的风气越来越正!评上全国文明村镇,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得继续保持。”
(热水村坝地组干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
热水村坝地组村民梁中芬说:“以前是泥巴路、乱堆乱放,现在处处干净整洁,住着舒心!”据了解,热水村引入无人机、监控摄像头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安全感。同时,构建“党支部+组管委+四支队伍”治理体系,将矛盾化解、卫生保洁等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公示栏公示制度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截至目前,全村完成350户“两清两改”工作,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热水村坝地组一角)
从产业薄弱村到全国文明村镇,热水村的蜕变印证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抓共管”的发展逻辑。热水村党支部书记陈玉聪表示:“我们将以这份荣誉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四抓四促’,让产业更兴、乡风更美、治理更优、生态更宜居。”
如今的热水村,正以文明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更多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