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食堂卖 999 元一只的帝王蟹,是食堂飘了,还是年轻人的生活水平变高了?这两天,南京大学的事儿,从高调试水到悄然退场,这只闯进校园的帝王蟹,游得匆匆忙忙,留下的思考却不少。
咱先别急着拍桌子骂 “不务正业”。食堂开海鲜档口,有 10 块钱的生蚝也有 999 的帝王蟹,定价比市场价低,每天就供一只还能预定,这架势,不像盲目跟风,更像是一次小心翼翼的“服务升级”。更何况,真有学生尝鲜后点赞,说“味道不输外面餐厅”,甚至直言“我以南大为荣”。从这点看,食堂想接住年轻人多元化需求的那份心思,是真诚的。
但话说回来,大学食堂终究不是海鲜酒楼。它的招牌从来不是 “猎奇”,而是 “暖心”;核心功能不是 “尝鲜”,而是 “管饱吃好”,首要解决的,是学生的“肚子”的问题,不是“面子”问题。999 元的帝王蟹,哪怕再实惠,也注定只是少数人的 “尝鲜品”,撑不起食堂服务全体师生的基本盘。学校最后叫停,与其说是对舆论的妥协,不如说是一次教育本位的回归。
有人说这是扼杀创新,可创新从来不是脱离定位的任性。食堂要是真想搞海鲜,多上点学生消费得起的虾兵蟹将,比单卖一只帝王蟹更得人心。
说到底,象牙塔里的烟火气,应该是冬日里一碗热汤的暖意,而不是一只帝王蟹带来的浮华。高校食堂的温度,不在于能端出多贵的菜,而是让每个走进食堂的学生,都能毫无压力地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碗热乎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