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哪些信息属于“个人信息”?
别以为只有身份证、手机号才算!
其实,你的人脸、指纹、行踪、网购记录、聊天记录、甚至每天上网的时间段……只要能和你的身份挂钩,都受法律保护!
二、平台/企业要守哪些规矩?
1、知情同意:不能“不授权就不让用”,必须明确告诉你信息用途,并征得你同意
2、最小必要:只收集实现功能所必需的信息(比如办手机卡不用填家庭收入)
3、安全保障:一旦信息泄露,平台要在72小时内通知你和监管部门
三、你拥有哪些权利?
四、三大高频泄露场景和防范技巧
01 场景1:网购/外卖
风险:快递单被倒卖、废弃单据泄露信息
技巧:姓名写“张女士”“李先生”、手机号用副号,地址只写到楼栋号、丢弃前一定要涂码或撕碎
02 场景2:社交平台
风险:发朋友圈露学校、发定位泄住址、晒票漏身份证
技巧:发图前打码敏感信息、朋友圈设为“仅好友可见”、不随意添加陌生好友
03 场景3:线下场景
风险:填表泄露、扫码钓鱼、废弃表格被捡
技巧:非必要信息不填写、不参与无意义扫码活动、业务单据带走或撕碎
五、发现信息泄露怎么办?
手机中毒?
立即关机杀毒,修改所有密码!
银行卡泄露?
立即联系银行冻结账户!
信息被用于诈骗?
立即报警!
六、养成好习惯,信息更安
1、注册账号时:拒绝非必要权限,比如“单词查询软件要通讯录”?果断拒绝!
2、设置密码:不用生日、连续数字,不同软件用不同密码
3、连接Wi-Fi:优先选择加密网络,避免公共无密码Wi-Fi
4、处理单据:快递单、车票记得涂抹再扔
5、晒照之前:检查是否有身份证、票证等信息入镜
保护个人信息
不是一次任务,而是日常习惯
从现在开始
多一点警惕,多一份安心
让我们在数字世界里
自由而安全地探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