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江区滑石乡老麻塘村的“积分超市”里热闹非凡——村民龙大海拎着刚用积分兑换的洗发水、香皂和一提抽纸,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平时扫个路、发展点产业,这些小事还能换东西!这超市开得实在,咱干起活来更有劲了!”
这家占地约50平方米的积分超市,是老麻塘村探索“党建引领+积分管理+村民自治”的创新实践。自2025年9月运营以来,通过“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正向激励模式,让村民从“旁观者”变“参与者”,成为激活乡村善治的“关键一招”。
“小积分”有“大标准”:文明行为可量化
老麻塘村的积分管理并非“一刀切”。村“两委”联合驻村工作队、村民代表共同制定了《老麻塘村积分管理及兑换服务办法》,将积分项目细化为“政策宣传、扶贫帮困、产业引领、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为民服务、模范榜样”七大类45项具体内容,既包含“主动参与公共区域清扫”“帮助留守子女提供作业辅导”“参与防汛防火值班”“带头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等正向行为,也涵盖“村规民约‘十要十不要’模范人物”“党员公约‘十带头十不做’模范人物”“最美家庭、卫生家庭、好儿媳、好婆婆”“家中有应征青年、家中有高校录取学生”等模范榜样,甚至对“红白喜事简办”“抵制高价彩礼”等移风易俗行为给予额外加分。“扣分项同样明确,“违反法律法规与公序良俗、破坏环境卫生、邻里关系与家庭矛盾、不配合村级事务”四大类16项具体内容,比如乱扔垃圾、邻里吵架、拒绝参与村集体组织的环境整治和志愿服务活动等会相应扣分。”比如主动参与公共区域清扫加5分、“村规民约‘十要十不要’模范人物”加20分,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扣10分等进行了具体量化。
村党支部书记杨坤介绍,积分以户为单位建立“一户一档”,由村“三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组成,每月通过实地检查、群众反馈等方式评分,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公示,确保公平透明。“规则大家定,过程大家看,村民心服口服。”
“兑出积极性”: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积分超市的“吸引力”,在于它把抽象的“文明”“贡献”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村民龙银爱是积分榜上的“常客”——她不仅每天把自家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积极参与“两清两改两治理”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月月都是积分榜前几名。“以前觉得‘打扫卫生是给村里干活’,现在明白了,环境好了自己住着也舒心,还能换日用品,何乐而不为?”她开心地说。
积分超市运营以来,老麻塘村悄然发生着变化:曾经家庭院落柴火、农具随意堆放变得干净整洁;红白理事统计显示,今年村里办酒席的规模和花费平均下降20%,“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了新风尚;更让人惊喜的是,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了——今年以来,全村新增精品水果种植面积80亩,参与生态养鸡、稻田鱼养殖的农户增加了30户。“现在大家都比着攒积分,谁都不想落后。”村民龙启发笑着说。
“治理有效”:小超市撬动大变化
积分超市的良性运转,离不开多方支持。老麻塘村采取“村级自筹+上级部门捐赠+社会赞助”的多元筹资模式——区妇联下拨专项经费,对口帮扶单位定期捐赠物资,村集体经济收益、爱心企业等也主动参与物资补充。“目前超市每月平均兑换积分超300分,物资消耗与补充基本平衡,还能根据村民需求动态调整商品种类。”超市管理员龙阿姨介绍。
更关键的是,积分制与村规民约、党员公约深度融合,形成了“积分激励+荣誉表彰+政策倾斜”的闭环。年度积分排名前10的家庭,不仅能获得“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等称号,还能在小额信贷、产业扶持等方面优先享受政策支持。“积分不仅是‘面子’,更是‘里子’,村民真正从中得到了实惠。”村党支部书记杨坤说。
“积分超市不是简单地‘发奖品’,而是通过正向激励,让村民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治理’。”下一步,老麻塘村将持续优化积分细则,积极打造“线上积分管理平台”,并探索“积分+信用贷款”“积分+评优评先”等延伸机制,让“小积分”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