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傍晚,贵安人才公寓的楼道里总飘着饭香,伴着一个轻放餐盒、轻敲门的身影 —— 他叫王培培,刚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一边在这儿准备考研,一边给同楼伙伴送热乎饭。今天,咱们就来听他说说,这些热乎餐盒里藏着的逐梦日常。
王培培从毕节黔西的田埂边走来,带着一身从小在灶台前练出的手艺,在人才公寓里一边守着热乎饭菜,一边追着考研的梦。他的锅铲和笔,都是他逐梦的工具。
和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王培培的“毕业季”也曾迷茫。大四下学期开始找工作,面试碰壁、租房太贵,连实习时的房租水电都压得他喘不过气,直到人才公寓的申请通过,才让他找到了“落脚点”。
王培培:我们刚毕业工作没有特别稳定,有这个机会,我特别珍惜,特别感谢贵安人才政策。
住进公寓后,备考的日子规律却枯燥,“每天吃什么”成了他们的共同难题:外卖要么嫌贵,要么怕不卫生。有天晚上,他突然想起小时候给父母做饭的日子,于是萌生出了一个想法。
王培培:每天吃什么真的是每个大学生的难题,我们想着,大家同样在这里备考,可能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还不如我们做点饭给他们吃,我们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自己做的肯定很健康。而且毕业了我们也不好意思向家里面再伸手要钱,自己存款也没有多少,10块钱让大家吃个饱,我们赚个生活费。
每天6个小时的买菜、做饭、送餐,没打乱备考节奏,反倒成了他的“充电站”:去菜市场和农户砍价,听老奶奶说“小伙子实诚”,是备考外的轻松;收到同学“今天的汤真好喝”的消息,是藏在烟火里的成就感;甚至切菜的节奏,都让他想起小时候等父母回家的温暖。这份“小生意”,不仅解决了他的经济窘迫,更让他在枯燥的备考里,找到了“被需要”的价值。
对王培培来说,贵安人才公寓不是“临时住处”,是他从校园走向社会的“缓冲带”,是他追梦路上的“暖港湾”。他带着田埂边养出的踏实,带着灶台前练出的坚韧,一边守着烟火气,一边追着梦想——他说“考研考公这条路会一直坚持”,说“想让父母健健康康,想买东西时不用犹豫”,这些朴素的愿望,藏在每一份热乎饭菜里,藏在每一个挑灯夜读的晚上,也藏着一个普通年轻人最动人的奋斗模样。
王培培:特别感谢贵安人才公寓,要是没有这个机会,毕业了真的没地方去。现在每天过得充实,有奔头,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