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朋友圈拘留4天,执法的尺子是不是歪了? 

热度:17633
2025.09.09 17:47

一条朋友圈,让他被拘留4天!今年7月,云南元江一位叫高光华的家长,因为受不了学校要求家长每天两次“安全打卡”,向多个部门举报。媒体纷纷报道,连光明网都评论说“打卡确实加重负担”。后来教体局局长免职,他朋友圈发了句“因打卡舆情免的,希望副县长也免职”,结果就被拘了4天。


这剧情眼熟不?此前,甘肃的邓建国为孩子校服质量发两条抖音,被拘7天;湖南的肖新良在一条视频下留12个字,拘了5天,最后法院都判警方违法。高光华朋友圈这句话,顶多是说得不严谨。局长刚被免职,又正好之前有“打卡风波”,谁都会联想。非要说这是“诽谤”,实在太牵强。更何况他在自己朋友圈发发牢骚,十几个评论点赞,很快就删了,能有多大危害?警方动不动就搬出“拘留”,执法的尺子是不是歪了?


说起来,高光华此前举报快递二次收费、打卡形式主义,的确是个“爱挑刺”的市民。但社会治理需要这样的“刺头”。媒体一再发声,也恰恰说明打卡政策本身确有争议。若只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不去直面问题本身,那不是懒政,又是什么?


治理的学问,从来不是堵老百姓的嘴,是把事儿摆到明面上。打卡没用,就改;局长免职,就说清;老百姓猜错了,批评教育也行,一上来就拘,反而显得心虚。别让“正常调整”成了遮羞布,也别让拘留,寒了敢说真话的人的心。


社会要进步,既需要愿意说话的人,也需要听得进话的制度。三起案件,两次法院纠偏,说明正义虽会迟到,但没缺席。可老百姓想要的,从来不是事后一张“撤销决定”,而是事前能依法办事、包容监督。别忘了,听得进批评、解决得了问题,才是真本事。拘人容易,补心难。





编辑:徐晓
编校:唐赟
审发:石昌晗
打开百姓关注,阅读体验更佳
相关推荐
精彩评论
打开百姓关注,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