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屯堡新风里的“白事革命”——章庄村以丧葬简办激活移风易俗新动能

来源:文明西秀
浏览:10245
2025.08.11 14:53

屯堡文化中,“慎终追远”的丧葬礼仪承载着宗族伦理与孝道传统,却也因世代沿袭的繁复流程,逐渐成为家庭肩头的沉重负担。在七眼桥镇章庄村,一场扎根屯堡文化根脉的“白事革命”正悄然发生,通过将丧事简办与屯堡“厚养薄葬”的传统智慧相融合,既守住了文化里的孝道内核,又为古老民俗注入文明新魂。

图片


一、循“屯堡议事”传统,让规矩从民心长出

屯堡人向来有“宗族共议”的治理传统,章庄村将这一智慧融入丧葬改革。村支两委带着“不丢礼数、只减铺张”的思路,挨家串户走访时特意请教屯堡老人们关于传统丧葬的核心礼仪,哪些是承载孝心的“根本”,哪些是后来衍生的“虚礼”。在村民代表会上,曾主持过数场屯堡丧礼的“老总管”们主动建言:“屯堡人讲‘生前尽孝,死后尽心’,但回礼、宵夜这些排场,本就不是老规矩里的东西。”

最终,结合屯堡“孝为先、俭为美”的古训,“丧事简办倡议书”被纳入村规民约,明确保留“守灵尽孝”“祭奠追思”等核心礼仪,删减“筛姑爹”“妇女磕佛”不收费等冗余习俗,既守住了屯堡丧葬的文化根脉,又让新规自带“乡土认同”。

图片


二、借“屯堡传声”渠道,让新风随民俗浸润

“要改老习俗,得先通老辈人的心。”章庄村把宣传阵地搬进了屯堡人家的院坝、祠堂。线上,用屯堡方言录制抖音短视频,把“简办不是不孝”的道理编进村民熟悉的“顺口溜”;线下,在屯堡特有的“石板房”张贴倡议书,趁“长桌宴”时递上宣传单,连村里的“玩花灯”都把简办内容编进了屯堡花灯戏唱词。

图片


每当村里有丧事,村支两委成员总会带着“总管”一起到场,不是“说教”,而是陪着孝家回忆屯堡先辈“薄葬厚养”的故事:“老人当年常说,生前多给口热饭,比死后摆十桌酒席强。” 这种带着文化温度的引导,让“简办”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图片


三、守“屯堡孝道”内核,让成效显于文明肌理

如今走进章庄村,屯堡丧礼的“变”与“不变”格外鲜明:不变的是子孙披麻戴孝的虔诚、亲友吊唁的真情;变的是不再用高档烟“撑场面”,回礼换成了一包纸巾,妇女帮忙也不再发礼品。有村民算过一笔账:按老规矩办一场丧事要花3万多,现在按倡议走,1万出头就能办妥,“省下的钱给老人买了生前没舍得用的代步轮椅车,这才是真尽孝。”

图片


更珍贵的是文化的新生,过去被“面子”裹挟的习俗少了,屯堡“孝在平时”的理念却更盛:不少人家把节省的钱用在老人日常照料上,村里的“重阳节”敬老宴办得一年比一年热闹。这正是屯堡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动演绎:不是丢掉传统,而是让传统里的文明基因焕发新生。

图片


从章庄村的实践来看,移风易俗在屯堡大地的推行,关键在于找到“传统根脉”与“时代需求”的结合点。接下来,七眼桥镇将继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把丧葬简办与屯堡“家风家训”“宗族祠堂”文化结合,让“厚养薄葬”的理念像屯堡石墙一样,深深扎根在群众心里,让文明新风与古村烟火相得益彰。


编辑:李旨康
编校:宋庆云
审发:石昌晗
打开百姓关注,阅读体验更佳
相关推荐
精彩评论
打开百姓关注,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