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民生答卷 展现川硐新作为
铜仁市碧江区川硐街道党工委始终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重点任务来抓,街道全体党员干部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努力答好民生答卷,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展现川硐新风采的磅礴力量。
党建引领把舵定向,筑牢作风建设“压舱石”
街道党工委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贯穿学习教育,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贯彻作为加强党的自我革命,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强化责任不放松,筑牢思想根基。街道党工委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论述作为党工委会"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核心课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云南、河南、山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原原本本学+专题研讨学+警示教育学"。组织全街道15个党支部645名党员全员参加学习,召开党工委会议3次、推进会4次、干部职工会4次,举办读书班1场、理论学习中心组研讨3次,完成分类党课21场次,开展警示教育2次285人参加,召开关键岗位座谈会1次;领导班子成员指导15个支部学习教育,推动党作风建设要求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精神一贯到底,切实筑牢党员干部信仰之基,强化纪律规矩意识。
查摆问题精准化,构建责任闭环。聚焦43个问题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班子+个人+岗位"三级问题台账:领导班子查摆问题22条(纳入集中整治12条),班子成员个人排查问题100条,领导干部排查问题97条,风险岗位、关键岗位、年轻岗位分别排查问题10条、27条、39条,全部实行动态管理。党工委书记开展分级谈话2次30人,通过"开门教育"收集群众意见12条。
整改整治见实效,推动作风转变。针对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425条,其中党工委班子42条、班子个人253条、领导干部108条、各岗位83条,目前整改完成率达92.4%。其中党工委班子22条问题整改37条,12条纳入集中整治;风险岗位10条问题整改16条,关键岗位27条整改47条,年轻岗位39条整改48条。认真违规吃喝问题排查,移交线索1件,通过"学查改"闭环推进,形成"学习-查摆-整改-提升"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乡村振兴提档升级,打造民生福祉“新高地”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如一把标尺、一面明镜,丈量着党员干部的作风尺度,映照着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街道党工委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激发的清风正气转化为实干力量,扎实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扮靓和美乡村“新容颜”,增进民生福祉,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回应群众期盼。
“两清”攻坚,擦亮家园底色。全村行动、全面动员群众开展乱堆乱放、残垣断壁清理行动,清理乱堆乱放320余处,残垣断壁15处。在小江口村,村民石某某主动拆除了自家老旧房,他说:“干部们带头干,清清爽爽多好,咱也不能拖后腿!”像这样响应办事处号召的群众还有十几户。
“两改”升级,提升宜居品质。扎实推进“改厕、改圈”工程。坚持尊重意愿、教育引导、整村推进,累计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437余户。同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引导农户实施“圈舍改造、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两治理”深化,守护绿水青山。深入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维修改造4处,疏通污水堵漏21处,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强力推进“清垃圾、清沟渠”专项行动。党员干部带头,组织志愿者、群众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卫生死角、陈年垃圾。累计清理各类垃圾杂物1500余吨,疏浚沟渠河道30余公里,昔日脏乱差的角落蝶变为小花园、小菜园。
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
产业赋能,打造特色品牌。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绿色果蔬、特色经果林等优势产业。扶持川硐尖岩香米、碧江福柚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对接网络达人,为“碧江福柚”“尖岩折耳根”直播带货,帮助农户拓宽销路。积极培育新增家庭农场4家,村(社区)集体经济上半年实现收入累计达150万元以上。完成奖补到户项目376户199.25万元,交通补贴申报144人7.2万元。
提升技能,增强内生动力。依托小江口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举办现场教学和三类贫困劳动力等实用技能培训3场,培训128人,提升群众技能。
消费助农,连接城乡市场。龙塘坳夜市开辟“助农专区”,构建稳定的产销渠道,足不出村就可以卖应季蔬果,带动20户农户增收,让农民“种得好”更能“卖得好”。板栗园、小江口村以天生桥景区、树屋欢谷为带动,依托沿河山水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促进16家农家乐吸收就业80人以上。
浸润和美乡村颜值,焕发乡村精神“新气象”
移风易俗,涵养淳朴民风。将厉行节约、移风易俗等要求融入村规民约修订。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成立红白理事会监督引导。8个村(社区)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规范行为,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
文化滋养,丰富精神生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文艺汇演、“为仁课堂”“暑托班”为主题开展理论宣讲、科普宣传、志愿服务等多元群众活动,提高群众参与感。挖掘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荐获得全省优秀驻村工作队员1人、全省劳动模范1人,评选“卫生家庭31家,用榜样的力量引领新风尚。
健全机制,护航平安建设。创新举措,建立扁平结合、联动高效的“综合治理服务中心+文昌派出所”“二合一”的一体化运行机制和1名领导班子包联一个小区调解室的“1+1+N”矛盾纠纷末端化解机制,营造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擦亮避暑经济底色,绘就城乡烟火“幸福图”
龙塘坳夜市,是川硐街道以优良作风服务民生、激发市场活力的生动缩影和名片,体现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的成效。
从“堵”到“疏”,合理规划体现服务温度。面对曾经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管理混乱的问题,街道党工委深入调研,倾听民意。因地制宜完善公厕1座、舞台活动广场3600平方米等基础设施,打造了规范有序、主题鲜明的“21℃龙塘坳·晚霞不夜城”夜市,组织开展两场文艺演出活动,带动文化塑文。
规范管理,清风护航保障公平有序。街道制定《龙塘坳夜市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准入要求、经营规范、卫生要求和安全责任。市场监管、交警、城管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权力运行受约束,营造了公平公正、清朗健康的营商环境。摊主田大哥感慨:“在这里摆摊安心!规矩清清楚楚,收费明明白白,没人搞特殊,全靠手艺和诚信吃饭。”
激发活力,小夜市撬动大民生。龙塘坳夜市汇聚了特色小吃、手工艺品、农特产品等100余家摊位,成为铜仁城区避暑好去处的“网红打卡地”和“夜间消费新地标”。它不仅直接带动了300余人就业,更拉动了周边餐饮、零售、交通等相关行业聚集,有效促进了本地农副产品的销售,成为助农增收的新窗口。夜晚的龙塘坳,灯火璀璨,人流如织,升腾的不仅是诱人的烟火气,更是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返乡青年姜文伟的“烈火牛肉”摊位,借助夜市平台,生意红火,月收入可观,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的梦想。
征程万里风正劲 重任千钧再奋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为民服务永无止境。川硐街道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优良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是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从“两清两改两治理”带来的乡村蝶变,到助农增收结出的累累硕果,从移风易俗涵养的文明新风,到龙塘坳夜市点燃的蓬勃生机,一幅以清正廉洁为底色、以民生福祉为追求的“川硐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下步,川硐街道党工委将继续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标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我们将进一步聚焦民之所需、民之所盼,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优化基层治理、增进民生福祉、文明城市创建上接续奋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优异的成绩,奋力谱写川硐街道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让川硐新风采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更加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