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贵州独山“夜呼夜哭队”

来源:独山县文联
浏览:17796
2025.07.25 17:06

深河桥红色故事——独山抗战文化简介

1944年,在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已进入全面反攻的形势下,强弩之末的侵华日军为扭转其在太平洋战场的不利局面,在我国发动了豫、湘、桂战役,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11月下旬,日军占领广西桂柳后,分兵进犯贵州黔南,12月初,日寇侵占黔南重镇独山,同时占领荔波、三都、丹寨县城进入都匀境内,所到之处烧杀掳抢,无恶不作,黔南大地烽烟四起,横尸遍野,仅独山县境内罹难民众近2万人,县城房屋被烧1.6万余幢。日军的侵略暴行激起了黔南各族人民和爱国将士的愤慨。独山民众纷纷组织自卫队、护寨队、农民联队或以村自为战,人自为战,用土枪土炮,凭借熟悉的险要地形与敌作战,击毙日军无数,致使日军侵略魔爪在独山深河桥被斩断。“黔南事变”记录了黔南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大无畏精神和民族英雄气概,为我省抗日战争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黔南事变”这场浩劫为独山留下了大量的战争遗址,如深河桥、盟军飞机场、黑石关、洞口大爆炸、弹痕累累的周家大院等,独山抗战文化是一部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史诗,是缅怀历史,教育后人奋发图强,不忘国耻的鲜活教材。

为此,我们通过实地采访和认真参阅了《中国黄埔军校网》《贵州文史资料选编》《日军入侵贵州——黔南事变》《黔南抗战实录》《独山抗战文集》《独山县志》《独山县民族志》《小城故事》《书香独山》《铁壁合围——独山解放与剿匪斗争纪实》等大量史料,本着力求将“史”的严肃性与“事”的通俗性结合起来的精神,慎重编写了《深河桥红色故事》这本反映独山抗战时期和解放初期的通俗读物,旨在重温红色文化和红色故事中,赓续红色基因,缅怀先烈,传承精神谱系,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意识,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勃启新智,凝聚力量健步前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重温抗战故事,感受先烈们的英雄气概吧~~~

独山“夜呼夜哭队”(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我东北三省,东北数千万同胞流离失所沦为亡国奴,山河破碎,家园涂炭,抗日浪潮亦此起彼伏,波及全国。消息传到独山后,独山各界民众义愤填膺,立即以各种形式声援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国民党当局“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

在独山人民愤怒申讨的声浪中,有一支特别的“夜哭夜呼队”,特别能激起人们的抗日义愤。这支队伍由正道小学(原三小)教师龙标明、刘孝衡、汪启云等发动学生袁恒光、周昌龄等百余人组成,在十月十日(即“双十节”)晚上,手执小三角旗、宣传标语和漫画等,登上大东门城楼,顺着城墙经小东门、南门、小西门、大西门、北门,放声嚎哭疾呼,部分队伍游街串巷,人人放声痛哭,哭数的内容是申诉日寇强占东三省的罪恶行径,数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的悲惨状况,希望独山人民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声援抗日,保卫国家。嚎啕的哭声,壮怀的呼号,所到之处,家家户户敞门观望,无不为这样的哭诉声和爱国情怀所打动。队伍中又有人高举三角旗,振臂高呼:“同胞姐妹们团结起来!坚决抗日!反对投降!反对卖国!誓死收复失地!”师生们边哭边喊,大声疾呼直到天明,呼声哭声惊天动地,全城民众无不惊心动魄,义愤满腔,爱国热情高涨。

在这支夜哭夜呼队的影响下,独山的抗日宣传浪潮风起云涌。9月30日,全城举行罢工罢课,结队游行请愿,要求政府出兵抗日,收复失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游击队伍一边高呼抗日口号,一边高唱抗日歌曲:“同胞们听我讲,我们的东邻有个小东洋,杀的杀,抢的抢,一心要把中国亡;有军队不抵抗,老百姓遭了殃……。”此外,考棚小学、崇本女子学校师生还组织宣传队、演讲队、歌咏队,深入大街小巷宣传抗日救国,抵制日货。散发传单,揭露日本侵略罪行,谴责不抵抗政策。一时间,独山处处张贴“打倒倭寇,收复失地,报仇雪恨”等标语。还组织卖“抗日糖”,收查烧毁日货等等,使独山抗日宣传活动掀起了空前的高潮。


编辑:卢林涛
编校:张义
审发:石昌晗
打开百姓关注,阅读体验更佳
相关推荐
精彩评论
打开百姓关注,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