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帮扶人员吃饭打68张白条,欠下近3万至今未结清!近日,河南商水县的孟女士反映,2020年5月到2021年1月,“商水县粮食局脱贫攻坚小组”工作人员在基层开展工作时,在她家饭馆欠下了近3万元的餐费,他们多次向欠款单位及签字人员追要,都讨要无果。孟女士的父亲还想过要起诉,但因起诉地问题也没有后续。7月21日,商水县委宣传部称正在协商解决。一名工作人员说,现在单位报账也挺困难,会一笔一笔给他们,不会不给。
2020年欠下的餐费,如今都2025年了,一张五年未结的饭馆账单,损害的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公平,更是“人民公仆”四个字的含金量!
公务人员下乡工作,自带干粮或按标准用餐,这是中央八项规定的基本要求。可商水县粮食局脱贫攻坚小组,却长期挂账,吃饭不付钱靠“打白条”,暴露的是一种将商家当“提款机”的特权思维。“报账困难”的解释更是荒唐,五年时间足以完成脱贫攻坚战,却结不清一单工作餐的费用?最讽刺的是,当年脱贫攻坚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结果却让饭馆老板陷入经济困境。这种 “扶贫变坑民” 的操作,简直是对扶贫工作的抹黑。
现在,当地政府必须给个痛快话:这钱到底什么时候还?是一次性结清还是分批支付?有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如果连这点承诺都做不到,那就别怪老百姓戳脊梁骨。毕竟,在法治社会里,没有 “公家” 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更没有 “流程” 能成为赖账的挡箭牌。希望商水县能早日把白条兑现,别让 “扶贫” 变成 “负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