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上热下寒”的人,有一个典型表现

来源:生命时报
浏览:8837
2025.07.18 16:01

观察一下你周围的人,有的人怕冷,有的人爱上火,如果一个人既怕冷又爱上火,是怎么回事?

在中医看来,这种情况可能是身体「上热下寒」。

图片

                                              上热下寒的人有个典型表现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外科主任医师陈其华表示,从中医体质学的角度看,平时怕冷、容易感冒属于阳虚的寒性体质,经常上火说明体质火热,如果这两种情况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则是上热下寒或外热内寒所致。

图片

广东省名中医黄穗平表示,提起中医里的寒与热,很多人都能做简单的自辨,将自己归为体寒或体热。但在临床中,寒热并非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很多患者是身体既有寒又有热。
身体同时出现寒证和热证,就是典型的寒热错杂证,具体可分为上热下寒和表里寒热,前者多见于内伤杂病,后者多见于外感疾病,其中前者是内伤杂病最常见的寒热错杂类型,也是临床最普遍的证型。

上热下寒的人有一个典型表现,就是一边怕冷一边爱上火,具体来看:

  • 上热表现为口干咽干、牙龈肿痛、脸上长痘、难入睡、虚不受补(一补就上火)、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等;
  • 下寒表现为大便不成形、腰膝怕冷、尿频、女性痛经等。

需要提醒的是,夏天很多人食欲不振,吃水果多,久吹空调,再加上夏天心火本就容易往上走,上热下寒的症状往往更明显。

                                                   “上热下寒”是怎么形成的?

黄穗平表示,人体以「膈」为界分为上下,阴阳平衡时,位于上焦的心肺阳气就能转到下方,温煦五脏六腑;位于下焦的肝肾之阴也能转到上方,滋润心肺。

这种情况下,人就不会出现怕热或怕冷的情况。反之,若阴阳不平衡,上下表里不贯通,阳气不能下潜,阴水不能上滋,就会导致上热下寒。

图片如果生活习惯长期不好,会伤及脏腑,进而导致阴阳失衡,出现上热下寒的症状。黄穗平举了几个常见的例子:

1.用脑多

现代人思虑过度,用脑想事情时,大量气血往上引,下半身气血不足,长时间如此,就易造成上半身过热,下半身火力不足。

2.运动少

很多人能坐着不站着,出门不是开车就是坐车,运动严重不足,导致气滞血瘀,时间久了就会寒热不调。

3.不避寒凉

最典型的就是长时间吹空调、经常吃冷饮、为了防晒不晒太阳、爱穿露脐装等。

4.饮食油腻

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吃太多,摄入的能量超过了身体所需,就会蓄积在体内,阻碍中焦(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

一旦中焦堵了,就会出现胃气不降、脾气不升、肾气不藏等问题,导致上焦有火、下焦有寒。

                                                解决问题的关键有两点  

对于上热下寒的人,不能单纯地使用降火的寒凉药物,以免寒上加寒、虚上加虚,进入恶性循环。
不难看出,上热下寒是中焦不通、阴盛于下、阳浮于上,以及身体阳气不足、虚火上炎所致,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打通中焦、阴阳双补。

日常调理方面,中医专家们给出了一些方法。

1.尝试食疗

肾是“发热器官”,要想缓解上热下寒,平时应注意养肾,可用平补之法,常吃枸杞、花生、黑芝麻、桑葚等药食同源的食物。

还可以喝陈皮水、木香茶醒脾开胃、健脾理气,具体方法是:取陈皮或木香3~5克,开水冲泡频饮即可。

图片

2.规律作息

动起来,全身气血才能“跑”起来。建议平时规律作息不熬夜,每天坚持锻炼,但强度不要过大,以半小时为宜。

3.试试蒸桑拿

上热下寒明显的人,可以尝试蒸桑拿,有助将体内多余的湿气排出,但频率不要太频繁,两个星期蒸一次即可。不过,男性不建议常蒸桑拿。

4.泡脚搓后腰

寒从脚起,可坚持温水泡脚,有助驱除寒气。泡完之后,包括日常生活,可以多搓搓脚底的涌泉穴,揉搓后腰,能引火下行,令下肢温暖。

5.适当艾灸

可通过艾灸打通中焦,让身体的火下得来、水上得去,但需在中医指导下进行。一般取穴以下半身为主,引火下行的同时有助温阳滋肾,建议取涌泉穴。

6.做事有节制,不损阴阳

无论是天热进食冷饮,还是冬天吃温补之品,都不能吃过量,一定要把握好度。

夏天不要久待空调房,否则容易损伤阳气;冬天不能长时间使用电褥子,以免热邪伤阴助火,对身体不利。


编辑:贾璇
编校:陈芋蓁
审发:石昌晗
打开百姓关注,阅读体验更佳
相关推荐
精彩评论
打开百姓关注,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