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的新发乡啊嘎村,远山如黛,碧水潺潺。这个曾是贫困村的小村庄,坚持以“大党建+”统筹推进产业发展、打造宜居环境、探索农文旅融合、创新基层治理,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治理优的发展之路。
沿着盘山公路走进新发乡啊嘎村,特色民居错落有致,休闲步道蜿蜒延伸,房前屋后花木掩映,塘堰边凉亭下,几位村民正在闲话家常,俨然一幅和谐宜居的田园画卷。
新发乡啊嘎村一角(赵伟 摄)
“现在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带着孩子在广场游玩、在河边散步,这里住着一点都不比城里差。”啊嘎村村民张荣琴乐呵呵地说。
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离不开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也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啊嘎村着力在“美丽庭院”建设上下功夫,发挥党建引领作为,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通过营造“选树一户、引领一批、带动一片”的良好氛围,以家风促民风,全力推进贵州省“美丽家园·美丽庭院”模范乡村示范点建设。
“我们村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每月组织党员和在家群众定期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对道路两侧、村内村外、房前屋后、河道池塘等区域的垃圾杂草进行清理,引导村民参与到文明创建活动中来。”新发乡啊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安江介绍,在一系列措施的加持下,从“脏乱差”到“美如画”,从“单打独斗”到“全民共建”,啊嘎村用智慧和汗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村干部和群众一起清理休闲步道旁的落叶。(赵庆能 摄)
时光荏苒,岁月翩跹,在干群携手努力下,昔日的泥泞窄巷与杂乱窝棚,化作青石蜿蜒、花木扶疏的生态画卷。如今的啊嘎村,山环水绕、步步皆景。
2022年,啊嘎村被授予贵州省“美丽家园·美丽庭院”模范乡村示范点称号,入选贵州省“第四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被贵州省体育局命名为“乡村振兴体育旅游示范点”,2023年1月,司法部、民政部命名啊嘎村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2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啊嘎村的蜕变,不仅在于环境之美,更在于产业之兴。啊嘎村在做好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环境优美,气候凉爽的自然优势,聚焦避暑旅游,打造研学、民宿等体验项目,吸引游客齐聚深山小寨,忘却尘世烦恼。
游客在参观新发乡啊嘎村的传统织布机(赵庆能 摄)
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啊嘎村民宿区里一排排整齐的旅游度假房掩映在花丛中,游客们或围炉煮茶,或悠闲散步,孩童在一旁奔跑嬉戏。
今年60多岁的吴利成来自四川成都,一个星期以前跟随旅游团来到啊嘎村,每天一早便和闺蜜一起漫步在河道旁呼吸新鲜空气,然后去村里的书店阅读,对这趟旅游赞不绝口,“这里气候很凉爽,空气也很清新,住在这里能忘却一切烦恼。”吴利成说,这次跟团之后还会和家人一起自驾前来享受这别具一格的静谧。
游客在参观新发乡啊嘎村的传统石磨(赵庆能 摄)
2019年,啊嘎村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投入对口帮扶资金开展新农村建设,规划2000平方米的民族文化广场,建设8栋旅游度假房、66栋特色民居。2021年5月,省委办公厅对口帮扶啊嘎以来,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打造了国防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普基地、新华书店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体育、旅游、研学奠定了基础。
“我们将集体民宿出租给贵州豪林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经营,随着游客前来,群众也能依靠服务业实现增收。目前,啊嘎村每年接待游客近1万余人次,依靠旅游集体经济增收达到15万元以上。”安江说,游客不但带来“流量”,也带来了经济增量。
游客在休闲步道散步(赵庆能 摄)
青山不语,碧水长流。从贫穷落后到百姓富足,从闭塞山村到文明标杆,啊嘎村的蝶变是生态、产业、文化与治理协同发力的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啊嘎样本”。这座青山环绕的村庄,如今正以绿色为笔、文明为墨,书写“产业兴、环境美、百姓乐”的文明新篇章。
“‘全国文明村’这份荣誉凝聚着全村干部群众的努力和付出,今后我们将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以崭新姿态,让文明乡风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这片土地,续写美好诗篇。”安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