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内蒙古包头市委讲师团的人才招聘摊上事儿了!有网友爆料,2023年包头市委讲师团招聘,因被举报中止;2025年再招,公示通过的3个人,名字居然和上次被中止时入围的一模一样!更绝的是,这次招聘只面试不笔试,而且关键岗位的年龄要求还“精准”放宽了,从38岁以下变成了40岁以下,刚好“卡”上这几位考生!目前包头市委讲师团说要调查,但这瓜吃得人心里直打鼓。
同样的三位考生,同样的招录单位,同样的面试结果。让人想到那句广告词,还是原来的配方,只是这味道,隐隐透出一股怪味。更绝的是主管单位的回应:“我们只负责方案和上会,不负责考试过程。” 合着责任全在讲师团,你们就当甩手掌柜?那请问,两次招聘方案都是你们审的,为啥连 “因人设岗” 的漏洞都看不出来?是真看不见,还是装糊涂?当群众的眼睛是摆设吗?还是当法律的底线是橡皮筋?
现在官方说启动调查了,可我们就想问问:调查是走过场,还是动真格?如果只是不痛不痒地查一查,那和掩耳盗铃有啥区别?人才引进不是 “人才内定”,程序正义不是嘴上说说。当招聘成了 “剧本杀”,受伤的是整个社会的信任。当“不拘一格降人才”沦为“量身定制招关系”,再光鲜的引才计划,终将变成一纸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