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花溪大队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为方针,以“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求为导向,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创新联动模式、强化科技赋能,构建起“防消一体、协同共治”的消防安全新格局,为辖区火灾防控和应急救援能力提升注入强劲动能。
一、健全“三大机制” 夯实防消联勤制度根基
1.专班统筹机制:大队党委将防消联勤列为“主官工程”,成立由大队主官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防消联勤工作手册》,细化任务清单,建立“周研判、月总结”制度,确保责任层层压实。同时,设立防消联勤办公室,整合防火监督员与消防救援站力量,形成“防火+灭火”双线融合的协同模式,实现隐患发现、督改、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
2.网格化管理机制:将辖区划分为9个网格片区,依托8个小型消防站及一个中心站实施“分片包干”,明确组长职责,梳理重点单位、居民小区等底数清单,结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与阶段性专项整治行动,动态调整巡查重点。例如,针对青岩古镇等砖木结构集中区域,联合文旅、应急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累计发现并整改消防设施锈蚀、电气线路隐患等问题112项,推动隐患治理从“体内循环”转向“社会共治”。
3.考核激励机制:将防消联勤履职情况纳入消防员量化考评体系,每月评选“防消联勤之星”,通过表扬、评优评先等方式激发队伍活力。同时,建立“层级督导+精准帮扶”机制,大队防火干部定期下沉基层站,解决机制堵点,确保责任链条无缝衔接。二、创新“7站联动” 织密基层防控网络
花溪大队立足辖区实际,科学布局7个小型消防站,构建“一站一网格、多站共协同”的联动模式:
1.资源整合:各站配备防消联勤器材箱、执勤记录仪等装备,定期轮训防火业务骨干,确保每站至少3名“防消明白人”,提升隐患排查与灭火救援“双能力”
2.实战协同:推行“预案推演+实战检验+战评复盘”三位一体模式,联合小型站开展古镇、高层建筑、厂房等场景演练,强化固定消防设施应用能力。例如,在青岩古镇火灾防控中,通过“检查+宣传+演练”联勤模式,培训重点岗位人员600余人次,微型消防站骨干20名,全面提升区域自防自救能力。三、强化“防消合力”,实现效能倍增
1.防火与灭火深度融合:将防火检查纳入消防救援站日常“六熟悉”工作(熟悉交通、水源、重点单位等),建立“检查-反馈-整改-复核”闭环,累计检查单位134家次,推动隐患整改与预案修订同步进行。
2.社会力量协同共治:联合公安、城管、物业等建立“四位一体”监管体系,发动网格员、志愿者参与“敲门行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消防宣传45余场次,覆盖群众超2万人次,推动“全民消防”理念深入人心。